佛学千问

犀牛在佛经中有何譬喻?

2016
01/29
09:48
评论
    佛教称犀牛为“朅伽毗沙拿”,比喻独悟的独觉圣者。

    犀属奇蹄目,犀科,身体庞大,腿短,以草、树叶、嫩枝为食。现生的五种犀,分布在非洲及东南亚,但在史前时代,却遍布欧洲、北美及亚洲北部。体型最大的印度犀,肩高一点七米,重约一点八吨;独角,呈黑色,长约三十厘米,也有的达到六十厘米;皮肤上有褶襞,状如甲胄,但刀、矛仍然可以刺入。居于芦苇或茂草丛中,现属保护类动物。

犀牛

    经中称犀牛为“竭伽毗沙拿”,又作怯伽毗沙拿、怯伽婆沙、渴伽婆沙、喝伽毗沙拿,据《玄应音义》卷二十四载,“竭伽”,译为犀牛,“毗沙拿”,译为角,即指犀牛的一角;“一”即“独”之意,所以用此语比喻独悟的独觉圣者。
    在禅宗也有和犀牛有关的公案,称为“盐官犀扇”。此公案又称作“盐官犀牛扇子”、“盐官索扇”,乃唐代马祖道一的法嗣盐官齐安与侍者问答的一则公案。《从容录》第二十五则:“盐官一日唤侍者:‘与我递犀牛扇子来!’侍者云:‘扇子破也。’官云:‘扇子既破,还我犀牛儿来!’侍者无法。资福画一圆相,于中书一牛字。”
关键词: 犀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