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千问

齿木(杨枝)作为法器有何功用?

2016
01/28
17:40
评论
    齿木,指用来磨齿刮舌以除去口中污物之木片。为印度僧团之日常用品,大乘比丘随身的十八物之一,又作杨枝。
 
    《五分律》卷二十六中记载:“有诸比丘不嚼杨枝,口臭食不消。有诸比丘与上座共语,恶其口臭,诸比丘以是白佛。佛言,应嚼杨枝。嚼杨枝有五功德,消德、除冷热涎唾、善能别味、口不臭、眼明。”

    由此可见当时佛教的卫生观念是很先进的,以嚼齿木的方式来保持口腔清洁,去除舌苔、口臭。

    在《南海寄归-内法传))卷一中记载:“每日旦朝,须嚼齿木,揩齿刮舌,务令如法。盥漱清净,方行敬礼。若其不然,受礼礼他,悉皆得罪。”

    《五分律》卷二十七亦举出使用杨枝应注意之事:(1)比丘应于阿练若处嚼杨枝;(2)不可临井嚼杨枝;(3)杨枝用尽,净洗乃弃;(4)杨枝应截去已用处,余更蓄用;(5)不以盛革屣囊盛杨枝;(6)不应于温室、讲堂、食堂、作食处,和尚、阿阁梨,上座前嚼杨枝;(7)不于患病之比丘前嚼杨枝等。

    关于齿木的规格,在《四分律》卷五十三中:“极短者长四指。”《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三中i兑“此有三种,谓长中短。长者十二指,短者八指,二内名中。”


    关于齿木之取材,在《五分律》卷第二十六中说:“佛言:有五种木,不应当嚼:漆树、毒树、舍夷树、摩头树、菩提树是。余者听嚼。”

    此外,密教在入灌顶道场时,先于三摩耶戒坛,由阿阇梨授弟子齿木以嚼之。


齿木

关键词: 齿木 杨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