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千问

钟作为法器有何功用?

2016
01/28
17:38
评论
    钟为寺院报时、集合大众时而敲击的法器。其形制有梵钟及半钟二种。

    梵钟又称大钟、钓钟、撞钟、洪钟、鲸钟、蒲牢、华鲸、华钟、巨钟。多属青铜制,少数为铁制,一般高约一百五十厘米、直径约六十厘米,上端雕成龙头的钓手,下端有相对的二个莲花形撞座,称为八叶,撞座以下称草间,下缘称驹爪;多悬于钟楼,作为召集大众时或早晚报时之用。

    半钟又称唤钟、小钟,多以真输(黄铜)铸造,通常高约六十至八十厘米,乃吊于佛堂内之一隅,因其用途系为普告法会等行事之开始,故亦称行事钟。

    《敕修百丈清规·圣节》中说鸣大钟为召集大众上殿及警觉睡眠:“鸣大钟及僧堂前钟集众,列殿上,向佛排立。”又上书《法器章》中说:“大钟,丛林号令资始也。晓击则破长夜,警睡眠;暮击则觉昏衢,疏冥昧。引杵宜缓,扬声欲长,凡三通,各三十六下,总一百八下,起止三下稍紧。”而在叩钟时,如果能观想觉悟一切众生,则获利更大。

    有关鸣钟之法,依宗派、地方而异,但通常是以三鸣钟为始,以二鸣连续作终。鸣钟的次数以十八声为常例,亦有三十六声、一百零八声。鸣钟一百零八声或谓是对应十二月、二十四气、七十二候之数。或谓可使百八烦恼清醒觉,故佛教称为“百八钟”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不同的钟代表不同的讯号,《法器章》中说:“憎堂钟,凡集众则击之。遇住持每赴众人堂时,鸣七下。斋粥下堂时、放参时、旦望巡堂吃茶下床时,各三下。住持或不赴堂,或在假则不鸣。堂前念诵时,念佛一声,轻鸣一下,末叠一下,堂司主之。”另有“入堂钟”,为大众入僧堂之讯号。
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