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千问

什么是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?

2016
01/31
17:27
评论
    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,印度佛教内部分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和教义教规的派别,这就是大乘佛教;而原来的佛教就被他们称为小乘佛教。

    所谓“乘”,是梵文“衍那”的意译,含有“承载”或“道路”之意。

    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,印度佛教内部分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和教义教规的派别。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标是“普度众生”,他们信奉的教义如同一只巨舰,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之此岸世界到达涅槃解脱之彼岸世界,从而成就佛果。因此,这一派自谓“大乘”,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列贬称为“小乘”。

    但这一称呼,“小乘”佛教派别本身是不认同的,例如现在泰国、斯里兰卡、缅甸等国的佛教,一直自谓“南传上部佛教”,而非所谓“小乘”佛教。

    大乘和小乘的区别,表现在诸多方面。首先,在修持方法上,小乘佛教主张修戒、定、慧“三学”、“八正道”。大乘佛教则除了“三学”、“八正道”外,还要修习包括“六度”、“四摄”在内的“菩萨行”。其次,在对释迦牟尼佛的认识上,小乘佛教一般把他当作教主、导师,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。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牟尼佛看作威力广大、法力无边、全智全能的神,并且认为除了释迦牟尼外,在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。
关键词: 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