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千问

中国石窟、佛寺壁画与中国绘画史有什么关系?

2016
02/13
13:11
评论
    石窟、佛寺壁画和传世卷轴画,同是中国绘画长廊的有机组合成分。而遗存至今的画史资料则为数奇少,尤以早期作品极为罕见。
    石窟、佛寺壁画和传世卷轴画,同是中国绘画长廊的有机组合成分。而遗存至今的画史资料,或记载阙如,或模棱两可。现有国内外的卷轴画作品,则为数奇少,尤以早期作品极为罕见。我们从遗存丰富、绵延久远的石窟、佛寺壁画动手,结合画史和卷轴画,相互比照研究,无疑将大大地丰富人们对中国绘画的见识。
    例如,对魏晋南北朝绘画的研究,只有靠现存壁画来深入。十六国时期绘画“迹简意淡而雅正”的特征,在克孜尔、莫高窟壁画中表现为笔法粗率,色彩单调,构图以人物为主体。南北朝时期,是一个吸纳外来营养,丰富民族艺术的关键时期,画风“细密精致”,用笔“紧劲联绵”。北魏壁画,色彩和晕染的功用十分显著,构图上还是“人大于山,水不容泛”。北朝后期,涌现了以曹仲达为代表的佛像画新风格,画史上描述他画的佛像“衣服紧窄”,被称之为“曹家样”。这正是北齐、北周壁画的特征之一。
    五代两宋的山水画、壁画等的演进,臻至新的境地。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,系由画院待诏王逵等人所绘。其富丽沉稳的青山绿水和精工细密的楼台殿阁,可以代表当时的绘画水平。宋代以后,饱学鸿儒和院画派,大多投身于院体画,宗教壁画多由民间“众工”担任。山西永乐宫、青龙寺,北京法海寺以及西藏喇嘛寺壁画等,代表了元明清壁画的发展水平,是美术史上的珍品。尤其是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壁画家的名字及其作品,为研究民间绘画传统提供了重要资料。
关键词: [db:关键字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