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千问

梨树在佛经中有何记载?

2016
01/29
09:29
评论

    梨树,佛经中用来比喻众生的五盖烦恼的五种树之一。


    梨树(梵名Kapittha或Kapitthaka),又作迦毗陀树、劫比他树、迦卑他树、劫彼陀树、柯必他树。梨树乃香橙树之一种,为落叶小乔木,叶为互生复叶,呈楔状卵形,有特殊香气。开暗红色花,直径一点五厘米。球状果似苹果,径三至六厘米,可食用,也可用来治咽喉病。其茎材呈黄色或灰白色,质地坚硬,可作建材或农具。


梨树
梨树


    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二在总述印度的产物时记载:“花草果木杂种异名,所谓庵没罗果,劫比他果。”可知唐玄奘大师到印度时,就曾见过迦毗陀树的种子,虽然微小,长大后却极为巨大,能遮障其他小树,使其他小树因得不到阳光、养分而逐渐枯萎。


    因此,在《杂阿含经》卷二十六中,以五种树来比喻众生的五盖烦恼,在逐渐增长后,可遮障善心:“有五种大树,其种至微,而树生长巨大,而能映障众杂小树,荫翳萎悴,不得生长。何等五?谓揵遮耶树、迦捭多罗树、阿湿波他树、优昙钵罗树、尼拘留他树,如是五种心树,种子至微,而渐渐长大,荫覆诸节,能令诸节荫覆堕卧。何等为五?谓贪欲盖渐渐增长,睡眠、掉悔、疑盖渐渐增长,以增长故,令善心荫覆堕卧。”上述迦捭多罗树即梨树。


    而《摩诃僧祗律》卷三十四中记载,佛陀住世时,有比丘因钵放置不当,而被风吹落破碎,佛陀因此而教导大众,钵应放置在何处,如何洗涤、如何收置等等,其中有一项即说:“洗时不得在岸边危处石上■上,不得在多罗树下、迦毗陀树下。”

关键词: 梨树 佛教植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