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千问

什么是“见惑”、“思惑”?

2016
01/29
22:25
评论
    “见惑”就是“身见”、“边见”、“见取见”、“邪见”、“戒禁取见”,“思惑”就是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。
    我们都晓得佛学分成大乘小乘,严格地讲,小乘里头又分两个;一个是小乘,另一个比小乘高一点,普通我们叫它中乘。小乘又叫声闻,比声闻高一点叫独觉,也叫缘觉。像阿难须菩提等,在佛的弟子里只能算是声闻,再高一点就是独觉佛,独觉佛又叫做辟支佛,辟支是翻音。
    独觉就算生在没有佛,没有文化,甚至没有佛教的世界,他自己也能开悟;虽不算大彻大悟,可是还是做一个了不起的超现实的圣人,这个属于独觉,也叫做缘觉,仍属于小乘。
    所谓小乘,目的是先求自了,先求跳出世界,避免入世。小乘又分四果罗汉,果是果位。初果罗汉叫须陀洹,二果罗汉叫斯陀洹。这都是梵文翻音。三果罗汉叫阿那含。四果罗汉叫阿罗汉。罗汉不一定是出家人,无论在家出家,修行到一定的程度,都可以成罗汉。不过佛在世的时候,证得罗汉果的,出家人比较多。
    如何能够修到四果呢?必须能够断掉了见惑、思惑。

    “见惑”有五个,是思想上,学问上,观念上的问题;就是“身见”、“边见”、“见取见”、“邪见”、“戒禁取见”。许多宗教家、哲学家、大学问家,都脱不了见惑的范围;或者落在身见,或者落在边见,思想学问愈高的人,这五个见愈厉害。邪见、戒禁取见,多数是属于宗教信仰方面的,认为非这样不可,初一、十五非拜拜不可,否则就犯戒了。有些教一定要吃什么东西才行,这些都属于戒禁取见。见取见是说自己的心得修养,譬如有人打坐修行有了境界,或者见光了,认为这个光才是道,你没有得到光就没有道,这就落在见取见上,都是思想观念的问题。


见惑八十八使

    “思惑”也有五个,就是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这也是人性,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。什么是贪,贪名、贪利、贪感情,放不下,贪这个世界的一切,都是属于贪。
    再说瞑,瞋、心瞋念,大家以为自己都没有,脾气大,当然是嗔念,恨人、杀人、怨天尤人,都是瞋,是非分明也是瞋。或者你说什么都不会生气,就是爱干净,看到不干净就受不了,也是嗔,一念得瞋就是厌恶。
    痴就更不要说了,大家都痴,痴痴呆呆,每一个人都痴。《红楼梦》中讲林黛玉葬花,那个是痴到极点了,所以贪、瞋、痴,普通佛经讲三毒,就是使我们不能悟道,不能超凡入圣的三毒。
    “慢”叫做我慢,就是自我崇拜,自我崇高。我们大家检查一下,人最佩服的就是自己,每个人都佩服自己。至于阿Q精神,没有办法跟人家打,不要紧,自认为还是老子。所以人最崇拜的就是自己,这个叫慢。

    “疑”就更难了,佛学再研究下来,了解人性,人根本不会相信别人,因为有我,有我慢,所以人对一切真理都不信。譬如说,很多宗教徒,佛教的,基督教的,信什么教不管,他跪下去了以后,心想,唉!不晓得灵不灵!都在疑。没有一个绝对信的人。所以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这五样,是思惑,思想上根本障道,不能解脱。学佛是求解脱,能解脱一样已经是了不起了,五样都解脱了,才能够证到四果罗汉。


思惑八十一品

关键词: 见惑 思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