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千问

汉代佛经翻译有哪两大系统?

2016
01/31
17:29
评论

    汉代佛经翻译主要有两个系统:一是以支娄迦谶为代表的大乘“般若”学派,一是以安世高为代表的小乘“禅数”学派。

   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,是与佛教典籍翻译的兴盛分不开的。两汉之际,佛教传进内地,但正式见于史书记载的佛经翻译,却要晚至公元2世纪中期。汉代佛经翻译,主要有两个系统:一是以支娄迦谶为代表的大乘“般若”学派,一是以安世高为代表的小乘“禅数”学派。

支娄迦谶
支娄迦谶

    支娄迦谶,原是月氏国人,于汉恒帝时来到洛阳,至汉灵帝中平年间(公元184-189年),共翻译出佛教典籍十余部,其中影响较大的《道行般若经》,是一部较早反映佛教般若学的佛经,主要宣扬大乘佛教的“诸法性空”、“诸法如幻”等思想。

安世高
安世高

    安世高,原为安息国太子,曾经游历西域诸国,通晓各国语言,于公元148年到达洛阳,开展佛经翻译。在安世高所译的典籍中,“禅数”之学乃他的着力点,其中主要有《阴持入经》、《安般守意经》、大小《十二门经》等。这些典籍大多是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典籍。所谓“禅数”,“禅”指禅观,意思是籍由修习禅定而进入静虑状态,由此证得佛教的开悟之道。“数”是指用数字把佛教中各种繁多的名词概念予以分类论述,从而阐述佛教基本理论的一种方法。这种方法又被称作“数法”,比如“四谛”、“八正道”等。
关键词: 佛经 般若 禅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