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给云冈、龙门石窟带来哪些新风格?
随着汉化改革的推行,石窟艺术的一些表现形式也发生了转变,石窟建筑中出现仿汉人建筑的形式和装饰。
迁都洛阳后,北魏贵族对南朝艺术更加熟稔,南朝流行的“秀骨清像”的形象出现在龙门石窟,先是清秀的供养人,而后又出现了清癯的佛陀形象。
北魏太和十年(公元四八六年),孝文帝动手服制的改革,亲自赐汉服给群臣穿,汉服于是渐渐地流行开来。云冈石窟位于当时的国都,于太和十年以后,佛像也着上了汉服。这种服装原来是南朝士大夫常穿的,因衣长带宽,所以称为褒衣博带式服装。起初,只有部分佛像穿新式服装,可到了太和十八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,石窟中的佛像服装都已雕成褒衣博带式。龙门石窟的佛像,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,仍然保留旧有的样式。这是由于当初洛阳地区社会动荡,接受新的艺术风格的能力匮乏。太和十八年孝文帝迁都后,再“革衣服之制”,随后龙门石窟的佛像服装也改为了褒衣博带式。
龙门石窟"北魏孝文帝礼佛图"浮雕
迁都洛阳后,北魏贵族对南朝艺术更加熟稔,南朝流行的“秀骨清像”的形象出现在龙门石窟,先是清秀的供养人,而后又出现了清癯的佛陀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