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千问

什么是“禅”?

2016
02/13
11:45
阅读量收藏禅宗
评论
    大、小乘佛教的禅并不一致,大乘禅的类型颇多,最关键的是念佛禅和实相禅。小乘禅分为四种,即初禅,二禅,三禅,四禅。

    照佛典《俱舍论))的理解,认为籍由“正审思虑”、“心注一境”的修禅,可以有效地平定个人内心的干扰和外界引诱的侵袭,使修禅者的精神集中于被限定的体察对象,并照被限定的方式展开思想,实现由痴而智,由“染污”而“清净”的转变。


    大、小乘佛教的禅并不一致。

    小乘禅按修习次第,分为四种,即“四禅”、“四静虑”。它们是初禅,二禅,三禅,四禅。

    初禅的思维模式是“寻”、“伺”;由寻、伺的作用而厌弃“欲界”,进而打心底涌出喜乐的感受。

    二禅的思维模式是“内等净”,因进一步除灭以名言文字为思想对象的“寻”、“伺”功用,形成内心的信仰,故名;由此获得胜过初禅的“定生喜乐”。

    三禅的思维模式是“行舍”、“正念”、“正知”;舍掉二禅所获的喜乐,入住非苦非乐之境,并以正念、正知予以修习,获得“离喜妙乐”的感受。

    四禅的思维模式是“舍清净”、“念清净”,舍弃三禅所得妙乐,唯念修功养德,籍此获得“不苦不乐”的感受。

    大乘佛教拓宽了禅的范畴,不再拘泥于单一的静坐形式。大乘禅的类型颇多,最关键的是念佛禅实相禅

    念佛禅的代表即“般舟三昧”。“般舟”的含义是“念佛”,“三昧”的含义是“定”。认为借用智慧的帮助,专心观想佛的三十二种相、八十种好,可使十方诸佛涌现在眼前。

    “实相”,指的是事物的本相,即空;实相禅把禅法和空观牵连起来,即在禅观中既要看到世间万象的空性,又要看到世间万象的功用。实相禅是把禅法作为悟证大乘般若的途径之一。

    禅在小乘佛教中被看作“三学”(戒、定、慧)之一,相当于“定学”,在大乘佛教中则被看作“六度”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那、智慧)之一,是从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的重要途径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