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宗如何影响理学?
禅宗阐述佛教心性学说和儒家人性论的不同,对理学中陆王一派(心学)具有更深的启示意义。
佛教对理学造成起直接影响的是禅宗。
一般认为,理学的基本范畴“理”、“事”等概念出自华严宗,但华严宗在宋代已走向衰微,有关典籍散失殆尽,倒是禅宗表现出相对的繁荣。宋代禅宗往往兼习华严教义,阐述理事(体用)关系。实际上,宋儒主要是通过与禅僧的频繁交往,才接受华严理事关系说的。据《居士分灯录》上记载,禅僧圆悟克勤曾在荆南谒大官僚张商英,二人“剧谈华严要旨”。圆悟克勤说:“华严现量境界,理事全真,初无假法。所以即一而万,了万为一,一复一,万复万,浩然莫穷。”他还告诉张商英:“若到事事无碍法界,法界量减,始好说禅。”这是圆悟克勤借用“四法界”学说对张商英说禅,而实际上,禅的至高境界也就是华严宗“理事无碍”、“事事无碍”、“真俗无碍”的境界。
禅宗各派中,跟华严宗学说最接近的是曹洞宗。理学家们反复申述的“体用一源、显微无间”,跟曹洞宗“五位”学说的核心“君臣五位”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。“君臣五位”意在说明体用(理事)的圆融一致,并觉得惟有这种圆融一致的体用关系方能“君臣道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