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机锋”?
“机锋”就是采用隐言、比方、暗示等手段故弄玄虚,以曲折晦涩的办法说禅。
照禅宗所言,机锋的使用应该自然而然,因人而异,最终目标是直觉禅的意境,人人均去成佛作祖。作为一种教育手段,弟子提出的问题也可能暗藏机锋,它可以是思辨性的、谜语式的,甚至极其乏味无聊的。禅师的回答有的发人深省,能起到令弟子反观、彻悟的作用,也有禅师因水准不及弟子,却又爱好面子,便装腔作势,故作姿态。因此,并非所有的机锋都能予以分析、诠释。
禅宗自谓是佛陀释迦牟尼的教外别传,以心传心。因此,他们把师徒之间在举手投足或言谈上的相互默契视为参学的究竟。起初,通常采用隐言、比方、暗示等手段,故弄玄虚,以曲折晦涩的办法绕山绕水地说禅,比如当年怀让,以“磨砖不能成镜”的道理启发道一放弃坐禅,而道一又以近似的说教开导慧海发见自心佛性。继而发展成为拳打脚踢,棒喝交加。下面且举一例,略予说明。
僧问:“不起一念,有过无过?”师答:“须弥山。”禅宗反感任何确定的、肯定的见识,若有人把“不起一念”当作精神解脱的准则来看待,执著于“不起一念”,事实上这个“不起一念”的念头,也是错误的。“须弥山”,佛典中时常讲到的最大山脉,相传有八万四千由旬。师傅的意思是说,即使一念不起,其过错仍然与须弥山一样的大。正确的成佛路径应该是毫不计较、道法自然,所谓“饥来吃饭,困来即眠”。照禅宗所言,机锋的使用应该自然而然,因人而异,最终目标是直觉禅的意境,人人均去成佛作祖。作为一种教育手段,弟子提出的问题也可能暗藏机锋,它可以是思辨性的、谜语式的,甚至极其乏味无聊的。禅师的回答有的发人深省,能起到令弟子反观、彻悟的作用,也有禅师因水准不及弟子,却又爱好面子,便装腔作势,故作姿态。因此,并非所有的机锋都能予以分析、诠释。